English

看什么书自己做主

1998-10-28 来源:中华读书报 万玉云 我有话说

本报讯 日前,中国科学院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,目前图书市场上的读者已经非常成熟,其自主性越来越高。

这项研究是中央电视台“读书时间”栏目委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国情研究室对1978年以来中国公众的读书生活及其历史变迁进行的调查和研究。研究主持人、中国科学院国情研究室研究员康晓光认为,读书生活是社会中最敏感的领域,通过这个窗口,可以透视改革20年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历史性巨变。

此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和随机拦访的方式,在北京共发出1000份问卷,回收960份,其中有效问卷932份。

调查显示,在获取图书信息的渠道上,自己亲自搜寻图书信息的比例急剧提高,由1978年以前的8.9%提高到1993-1998年期间的30.7%;来自他人的图书信息所占比例在下降,由1978年以前的40.2%下降到1993-1998年期间的28.8%。

在影响购书决策的因素上,除书的内容外,作者是最重要的因素;其次是价格;印刷质量和书籍的内容简介都属于比较重要的因素;出版社和书名对读者有一定影响,但作用有限;纸张质量和宣传活动对购买决策的影响不大;由谁来作序、封面设计、出版年代、是否进入排行榜、开本、厚度都属于无足轻重的因素;被许多出版社看重,而且在评奖活动中显得重要的谁题词或谁题写书名这一因素,恰恰是读者在购书时最不看重,甚至是比较反感的因素。

在对个人影响最大的书上,中国古典名著的影响在各个时期都居于榜首,但总体呈现出稳步下降趋势;实用类图书、经济类书籍、政治书籍等的影响力在上升。

研究主持人据此分析,1978年以来,北京市民的读书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。随着进入人们读书生活的书籍的丰富,人们再也不局限于某本、某类书上,而是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阅读的书籍,读者的自主性越来越高。随着自主性的提高,读者在购买书籍时也和购买其他商品一样,追求的是物有所值,那些没有用的东西骗不了他们,包括个体书商们炮制的虚假广告、作者和出版社“拉大旗、做虎皮”千方百计搞来的各类大人物的题词。只要一本书能够反映“历史”、“革命”、“改革”这三个历史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的深厚内涵,那么它就有可能成为具有超越性的、有巨大影响力的读物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